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Microsoft Teams使用教學(二):功能簡介

溫馨提醒:本文所設定之閱讀者為「有購買微軟 Office 365 企業版教育版的公司或教育機構之內部使用者」。 也歡迎一般使用者閱讀,但可能因為版本不同,在功能的說明上有不盡相同之處,敬請見諒。

前情提要:你安裝 Teams 了嗎?還沒安裝的請先看Microsoft Teams使用教學(一):下載並安裝

當安裝完成 Microsoft Teams 後,我們會先簡介它的七大功能,讓大家對 Teams 提供的服務有初步的瞭解。

Teams 的七大功能


為了涵蓋公司內部的協同合作需求,Teams 提供了七大功能,分別是:
  • 團隊
  • 活動
  • 聊天
  • 作業
  • 行事曆
  • 通話
  • 檔案
Microsoft Teams 提供的功能

接下來我們會介紹這七大功能的用途,請大家要仔細讀喲!

團隊


因為 Teams 原本是開發給公司的內部團隊使用,所以它的設計概念是一個公司的團隊為最基本的操作單位。但我們也可以把一門課程視為一個小團隊在運作,所以當你在「團隊」功能中,所看到的任何一個團隊,都是一門課程喲! 

在「團隊」清單中所看到的任何課程(團隊),都是老師(課程或團隊擁有者 )已經把你加到團隊(課程)的成員中,或者你自己是課程(團隊)的擁有者,才會顯示在團隊清單中。

如果你有修某一門課,老師也開了 Teams 的團隊(課程),但你在 Teams 卻沒看到的話,你可按下「加入或建立團隊」,輸入課程提供的邀請碼就可以申請加入,或者請老師把你加到團隊(課程)成員中。

Teams 的「團隊」功能

活動

在「活動」功能頁面中,會顯示你已加入的團隊(課程)目前進行中的所有活動訊息。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訊息佈告欄。如果你已加入了好幾門課程的  Teams 團隊,而且它們都有上傳課程資料、設定線上教學會議時間、同學或老師傳訊給你等等活動進行的話,那這些活動的訊息就會出現在這裏 。

「活動」中的訊息畫面分為兩個部份:

「活動」功能畫面
左邊的清單是你加入所有團隊的活動訊息摘要,只要你點選摘要中的某個活動訊息,右邊畫面就會切換到發生活動的這個團隊,以及活動的詳細資訊。除了顯示團隊的活動訊息外,你也可以在最下方的交談區域這裏張貼訊息,也可以使用「@」符號標註課程中的某位同學或教師,就像社群軟體(如臉書、Line等)上的人名標註一樣。

聊天


「聊天」,顧名思義,就是你可以使用 Teams 跟公司(學校)內部的所有人,透過文字或視訊的方式進行溝通。這個功能其實就是聊天室,你可以跟對方進行一對一聊天,或開啟一個群組聊天室,可透過文字或視訊(前提是要有 Webcam 跟麥克風)的方式來溝通。 

其實除了「聊天」之外,你也可以在「活動」功能中進行聊天,但「活動」中的訊息比較雜,很容易被其他訊息蓋掉。 

「聊天」功能畫面

作業


有上課,老師就會出作業測驗。在 Teams 的「作業」功能中。你可以看到老師指派的所有作業,或舉行的任何小測驗。只要點擊這些作業或測驗,就可以開始作答。

作業功能

行事曆


如果學校有提供 Office 365 服務的話,Teams 中的行事曆功能就會直接顯示你在 Office 365 ffice 365 上的行事曆。你可以使用 Teams 直接新增、修改或刪除行事曆中的行程。如果課程中有任何新增的活動,只要授課教師有在課程的行事曆中邀請你,你就可以在行事曆上看到這個活動。

行事曆功能

通話


 「通話」與「聊天」不一樣的地方是,「通話」比較像 Skype、Line 或是 FB Messenger  的一對一視訊通話, 而不是群體聊天。所以要利用「通話」與人溝通的話,請自備麥克風、Webcam。目前一般筆電上都會有,可以不用另外準備。如果你是使用智慧型手機,手機上的鏡頭與麥克風也可以進行視訊通話。 

通話功能


檔案


「檔案」是教師透過雲端硬碟服務分享給你的檔案,你可以在這裏下載教師分享給你的檔案。當然你也可以在這裏,分享你雲端碟中的檔案給其他同學或朋友。 

檔案功能

以上就是Teams所提供的七大功能,這些功能分別涵蓋了課程教學中的各個面向,不管是課程內容、檔案、小組或一對一討論,Teams都可以提供對應的服務。 

在說明完七大功能之後,接下來我們會講解學生在課程進行中,會最常用到的幾項功能喲!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Microsoft Teams使用教學(一):下載並安裝

閱讀前注意事項
本文所設定之閱讀者為「有購買微軟 Office 365 企業版教育版的公司或教育機構之內部使用者」。 也歡迎一般使用者閱讀,但可能因為版本不同,在功能的說明上有不盡相同之處,敬請見諒。

Microsoft Teams 的各稱使用介面


Microsoft Teams 提供三種使用介面:
三種使用介面的畫面如下:

網頁版
網頁版畫面

行動裝置 App
Microsoft Teams Android App 畫面

電腦版
Microsoft Teams 電腦版畫面
本篇教學文會教大家安裝Teams的電腦版應用程式,因為電腦版與其他版本不一樣的地方是:易操作功能比其他的版本完整所以接下來的教學都是以電腦版的為主喲!

下載及安裝


要安裝Teams電腦版應用程式,請先到此處,然後按下「下載Teams」的按鈕

下載電腦版 Microsoft Teams

下載 Teams 安裝檔案時存放的預設資料夾為「下載」(或者是您指定的下載存放點),下載完成後,請雙擊它進行安裝。

雙擊安裝程式以進行 Teams 的安裝

安裝過程中會出現以下的畫面,請等待一會。

進行安裝中

安裝至一個階段後,Microsoft Teams會出現請你輸入帳號的畫面。請在帳號的地方輸入你的完整電子郵件地址。輸入完成後,請按「登入」按鈕。

輸入帳號後,按下「登入」按鈕

這時會出現密碼輸入畫面,請輸入密碼後,按下「登入」按鈕。

輸入密碼驗證

帳號密碼驗證成功後,就會出現 Teams 的操作畫面,表示安裝成功了!

成功登入後的 Teams 操作畫面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疫情猖狂,線上會議工具讓你上班/學習不中斷!

想必小白粉們都為了武漢肺炎的疫情,面臨到是否要在家上班或上課的抉擇。如果真的一定要在家中上班上課,又會面臨要挑選哪些線上會議工具來進行。

會長聽到了大家的呼㬇,所以特別整理了一些文章給小白粉們參考。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

線上會議工具:

Zoom


電腦玩物的文章:
Zoom 免費100人視訊會議、遠端控制、白板錄影完整圖解教學

Zoom的不同版本:

  1. Zoom 目前提供免費100人上線,不限時間的優惠(至疫情結束),但只限在 Zoom.us 註冊的帳號
  2. Zoom 台灣教育部版本,免費100人上線,每次四小時,由此登入,使用說明在此
  3. ZoomTw(台灣代理版本),可免費10人,每次40分鐘。付費版本價目表

Microsoft Teams


電腦玩物的文章:
Microsoft Teams 圖解教學:免費視訊會議、遠距工作提升效率

備註:

一般的公司或學校有購買 Office 365 for Business 或 Office 365 for Education 的話,團隊建立方式會跟上面的使用說明文件有稍稍的不同:

  1.  Office 365 的版本中,都有內建公司(學校)內部所有的使用者清單,所以在新增團隊(課程)時,團隊(課程)成員清單可直接查找內部通訊錄。
  2. Office 365 for Education 內含的 Teams 版本,在新增團隊的模版中,有提供了課程、專業學習社群(PLC)、教職員、其他等四種專屬教育領域的模版。
Office 365 教育版的 Teams 特別為教育單位新增的團隊模板

以上是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兩大線上會議軟體,如果各位在使用上有任何問題,歡迎到我的臉書粉絲團來找我喲!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新鮮人要有新大腦,就從閱讀開始吧!

為什麼想要整理這份書單?


在我二十幾年前唸大學時,取得書籍的管道不外乎書店、學校圖書館,但偏偏我的學校蓋在深山裏面,想要下山買書得花不少時間在舟車勞頓上,而且網際網路也才開始發展沒多久,像博客來的網路書店得要好幾年後才出現,想透過書本獲得新知的方法實在有些難度;而且也沒有適當的指引,教導我們如何選書、讀書,然後將書中的知識實作的生活、工作中。

但二十幾年後,四通八達的網路,讓我們有許多取得新知的管道:社群媒體、部落格、Youtube 等,可是看書的大學生卻越來越少。也許是高中之前的學習方式,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大學四年(當然有人會更久)是型塑一個獨立、自主、負責成人的重要時刻;學業、社團、戀愛都是必經的成長關卡。而讀書可以讓你在經歷這些關卡時,提供給你必要的知識與支援。

所以我整理了這份書單,將書分為幾大類,來涵蓋大學生活中會遭遇到的各種狀況,提供給大學新鮮人參考。至於要先從哪一類先開始看起呢?我建議可以從「有效學習」開始,先學如何快速且有效地看書,再將學到的東西學習如何輸出建立自我品牌)。透過一步步地建立自己的專業品牌,必然讓你在大學畢業後,會有更好的發展。

歡迎一起來看好書!

附註:每本書後有(Kobo)字樣的,表示你可以直接連到 Kobo 電子書店購買喲!

有效學習

東大特訓班(全21冊)



戀愛學分


不玩社團太可惜


人際關係與溝通


自我管理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服他人的能力


學好語,你的世界更寬廣
(感謝雲飛語言文化 游皓雲老師提供外語學習書單,想更進一步瞭解高手們如何學外語,可參考此篇

三個月外語流利術(已絕版,可找二手書原文書或各大學圖書館)

越早理財,財富才能自由


寫個App來用看看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將 FB 狀態貼文變成 Blogger 文章— 由 IFTTT 自動化工具幫你完成跨平台的小事

前言


我們生活、工作上的許多事務都必須倚靠平台服務或 App 工具才能完成,想要馬上分享目前的狀態或想法,臉書IGTwitter 可以幫我們做到;如果要更深入、有系統地呈現自己的想法,BloggerWordPress 是非常好的部落格撰寫平台;想要在網路上找到好聽的歌曲,Youtube、Spotify 的音樂搜尋及歸類整理功能,幫我們找到符合自己風格的音樂。

雖然這些平台服務或 App 能幫我們完成這麼多工作,但這些工具服務針對的點不一樣,例如社群平台工具是用來分享個人當下的心情或狀態,所以你想要找到幾個月以前所分享的內容,就難如登天;部落格平台非常適合撰寫長篇大論的文章,但是用它來分享一、兩句心情的文字,又有點大材小用;在 Youtube 上找到好聽的歌很棒,可是手機螢幕必須一直開著才能用,實在很耗電。雖然工具都好用,但不能截長補短,互通有無,也是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如果有一種工具或平台,可以讓你在社群軟體上分享心情或狀態的時候,直接同步到部落格平台上,省去重覆貼文的時間,有空的時候再把這些文字發展成一篇文章;或者當你發表一篇部落格文章的同時,你所有的社交平台都會自動發佈貼文,通知大家文章上線了;又或當你在Youtube上「喜歡」某一首歌曲時,你的 Spotify 就會找出同一首歌曲,然後加入播放清單中—這個可以幫助你做一件事的同時,可以自動完成其他事的平台,就是會長在本文中要介紹的:IFTTT。接下來會長將透過如何將臉書狀態貼文同步到 Blooger 上的例子,教大家認識並使用 IFTTT。

註冊IFTTT


註冊一個帳號,是使用任何平台服務之前必做的事。使用 IFTTT 也不例外。在 IFTTT 註冊的方式非常簡單,請先開啟 IFTTT 的首頁,然後點選右上角的「Sign up」,進入註冊頁面。

使用前 IFTTT 請先點選右上角的「Sign up」來註冊

進入註冊畫面後,你可以選擇用「Continue with Google」或「Continue with Facebook」其中一種方式來註冊,這樣比較快速,細節在此就不多做說明。

建議使用以上其中一種方式(Google,Facebook)註冊

註冊完成之後,IFTTT 會詢問你最常用的服務為何(在服務清單中你至少要選三種),它會根據你的選擇,建議適合你的小工具。

選擇自己常用的 App 或服務

選擇完常用的 App 或服務之後,請點選「Continue」。

選擇完畢後,點選「Continue」

接下來 IFTTT 會解說小工具(Applet)的功能,你可以先點選右上角的「X」跳過。

點選右上角的「X」跳過小工具簡介

看到 IFTTT 的個人化首頁後,還有個設定必須要完成。請點選右上角的帳號,然後點選下拉式選單中的「Settings」。

點選「Settings」,完成其他設定

在「Account Settings」中,請找到「Linked Accounts」,建議把「XXXXX is not linked」的服務,連結到 IFTTT 上。連結的方式是點選旁邊的「Link your account」,此時相關的服務就會出現授權畫面,只要點選「授權」或「同意」即可。這樣就完成了 IFTTT 的註冊。

點選「Link your account」,連結FB或Google帳號授權

實戰操作:將臉書狀態貼文轉到 Blogger上


為了讓大家體驗 IFTTT Applets(小工具)自動化串接不同平台或 App 的功能,會長就以「臉書狀態貼文轉到 Blogger 上」來做說明。要示範這個例子前,請確認你有臉書帳號,並且在 Blogger 上已經建立了部落格,當你跟著做時才不會有問題喲!

接下來的實戰操作將進行以下的步驟:

  • 連結 Blogger 與 Facebook 帳戶
  • 小工具的搜尋與設定
  • 實際測試
那我們就開始吧!

連結 Blogger 與 Facebook 帳戶


為了讓臉書的貼文可以轉到 Blogger 上,我們必須賦予 IFTTT 連結並管理 Blogger 及 Facebook 的權限。首先請點選畫面上方的「Search」欄,輸入「Blogger」,接著按下「Enter」鍵。

在 Search 欄位中輸入「Blogger」

此時請點選「Services」標籤,接著點選「Blogger」的土黃色(?)圖示。

找出並點選「Blogger」圖示

這時你會看到 IFTTT 顯示了「Blogger」小工具的頁面,請點選「Connect」圖示,以進行連結 Blogger 的設定。

點擊「Connect」來進行連結 Blogger 的設定

IFTTT 會詢問你是用哪個 Google 帳號建立 Blogger,所以請選擇你用來建立 Blogger 的 Google 帳號。在這個例子中,會長是用「cct0403@gmail.com」這個 Google 帳號來建立 Blogger,所以就點選第一個。
選擇用來建立 Blogger 的 Google 帳號

在授權請求畫面出現後,請點選「允許」,讓 IFTTT 可以管理 Blogger 帳戶。
點選「允許」,讓 IFTTT 可以管理 Blogger 帳戶

IFTTT 取得 Blogger 的管理權限之後,會顯示部落格的名稱。如果在同一個 Google 帳號下有兩個(含)以上的部落格,你可以在下拉選單中選擇要同步的那一個。選擇完成之後,點選「Update」,就完成 Blogger 的設定囉!

選擇要同步的部落格後,點選「Update」以完成設定。

設定完成後,在 IFTTT 的 Blogger 服務首頁右上角,會出現兩個按鈕:
  • Visit Blogger:點選後會直接連到你的部落格首頁
  • Settings:如果還想修改部落格的連接設定,就點選這個按鈕。
完成設定後的 Blogger 首頁,右上角有兩個按鈕可以點選

Blogger 的設定就到此告一段落!而接下來設定 Facebook 的方式與 Blogger 設定差不多,就請各位自行參考 Blogger 的設定方式來設定 Facebook 囉!

設定 Facebook 連結

小工具的搜尋與設定


當完成 Blogger 與臉書設定之後,接下來重頭戲要上場了:找到並設定可以將臉書狀態貼文轉到 Blogger 上的小工具。首先,請在「Search」欄中輸入「Facebook status to Blogger」,然後按下「Enter」鍵。

在「Search」欄位中輸入「Facebook status to Blogger」

因為 IFTTT 會把與搜尋關鍵字相關的結果都找出來,不是非常精準,所以你會看到在 Applets標籤下會列出一大票的搜尋結果。

IFTTT 的搜尋功能不是非常精準,會列出一堆不太相關的結果

這時要請你將網頁往下捲動,找到名為「Facebook status to Blogger」的這個小工具,並且點擊它。

找到並點擊名為「Facebook status to Blogger」的小工具

點擊這個小工具之後,IFTTT會直接單獨顯示這個小工具。請直接點擊「Turn on」的字樣,以啟動這個小工具。

點擊「Turn on」來啟動這個小工具

在進行下一步前,會長先解釋一下小工具上的文字所代表的資訊:
  • Facebook 圖示:最上方這個圖示代表是針對臉書設計的小工具。如果小工具是針對 Blogger 設計的, 就會出現 Blogger 的圖示以利識別
  • Facebook status to Blogger:簡介小工具的功能
  • by Shagnasty:撰寫這個小工具的作者。點擊作者名字的話,可以找到作者撰寫的全部小工具
  • Turn on:小工具的開關,如果這裏是出現「On」的,表示小工具已開啟動。
  • 人像+500:左下角的數字代表這個小工具有多少人使用。
  • work with B:右下角的文字表示這個小工具是搭配 Blogger(B)使用的。如果出現的是Twitter 圖示(一隻鳥)的話,就代表這個小工具是搭配 Twitter 使用。
當你「Turn on」了這個小工具之後,會出現「Configure」設定畫面:
小工具的設定畫面
在這個設定畫面中:
  1. 小工具的功能說明:你可以改成更容易瞭解的文字。如果打開名稱下方「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this Applet runs」的開關,當這個小工具開始執行後,你就會收到通知
  2. Title:當 Blogger 要建立文章時,要取得臉書的哪個資訊做為文章標題。在這裏是以臉書的貼文內容(Message)作為文章標題
  3. Body:文章的內容要取自臉書的哪個資訊。在這裏是以更新時間(UpdatedAt) + via Facebook 文字做為文章內容
  4. Label(optional):是否要給文章加上分類標籤

當然從 Title 以下的欄位你都可以自行設定對應,設定方式很簡單,只要按下「Add ingredient」,就可以選擇用來對應的臉書資訊。

修改 Blogger 欄位與臉書資訊的對應
這個小工具提供的臉書資訊只有以下三個:
  • From:這篇文是誰貼的(臉書帳號
  • Message:貼文的內容
  • UpdatedAt:貼文更新時間
你可以直接點選對應的臉書資訊,來指定給對應的 Blogger 文章欄位。不過小工具原有的預設對應太奇怪,所以會長把欄位對應改成如下圖所示:

修改 Blooger 文章欄位與臉書欄位的對應
設定完成後,記得要按「Save」鍵以完成設定。

實際測試


完成了小工具的設定後,現在會長就在臉書上貼文測試小工具是否會正常執行。

首先在臉書上貼文:
發佈一則新的臉書狀態貼文

確認貼文已發佈:

貼文已發佈

接著再轉到會長的 Blogger 看看文章列表,發現有一篇標題名為「Peter Tseng」(會長的臉書帳號英文名稱)的文章在裏面:

有一篇標題名為「Peter Tseng」的文章在文章列表中


直接點選這篇文章後,文章的內容出現了會長剛剛在臉書貼文的內容(標題、內文、標籤都根據設定的對應了),這表示這個小工具真的可以正常運作!

臉書貼文完整地被轉貼到 Blogger 上來

雖然這個小工具可以正常運作,不過還是有些限制。根據會長的測試結果,這個小工具的限制是:
  1. 啟動了小工具之後所張貼的臉書貼文才會轉貼到 Blogger
  2. 有圖片的臉書狀態貼文不會轉貼到 Blogger
  3. 所有狀態貼文都會被轉貼到 Blogger 上,無法篩選
雖然不是非常完美,但對於經常要在臉書和 Blooger 之間轉貼貼文的小白粉來說,應該非常夠用了。

結語


IFTTT 提供了非常多的小工具,讓我們所使用的服務平台或 App 之間可以相互交換資料,並且可以同時完成多樣工作。除了本文所介紹的臉書貼文轉成 Blogger 貼文外,你也可以找找看是否有符合你工作或生活上需求的小工具。自動化的小工具可以幫我們節省重複工作的時間,並減少錯誤的發生,歡迎大家多多利用。